查看原文
其他

几十年过去,再也吃不到五角场的“大黄鱼”了 | 社会科学报

2017-07-23 吴中杰 社会科学报

点击上方“社会科学报”关注我们哦!

记忆

我赞赏今日繁华的五角场,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;但也怀念当年简朴的五角场,它给我留下了青春的记忆!


报纸原文:《五角场忆旧》

作者:复旦大学   吴中杰


五角场现在是上海的商业中心之一,与徐家汇、中山公园等商业区并列,美食城、购物广场、银行、大酒店,应有尽有,熙熙攘攘,热闹非常。我在复旦大学生活了六十多年,是五角场附近的老住户了,现在却像刘姥姥进大观园,经常找不到北。因此颇有今昔之慨。

  

我是1953年进复旦读书的,那时,复旦的地理位置就标为“江湾五角场”。江湾,是这个大区域的名称;五角场,则是小区域的标帜。其实,复旦离五角场中心区还有两站公共汽车的路程。那时,学校大门还在四幢楼与小桥流水之间,面对着国权路。52路公共汽车从延安东路外滩出发,经四川北路,从邯郸路过来,国权路口设一站,轻工业学校对面设一站,到五角场是终点站。后来,改为3路有轨电车,从静安寺那边过来,经复旦到五角场也是两站。  



那时,复旦属杨浦区,还未划归宝山县,应是城市户口,但复旦师生总是以乡下人自居,有时到市内购物或访友,都说是进城去,大概复旦建校时,这里原是郊区的缘故。而且,穷学生也很少进城,因为进一次城,车费就要花五六毛钱,中午如在外面吃饭,又要花几毛钱,费用太大了。所以星期天有空,大约在傍晚时分,几个同学就会相约去五角场逛逛。两站路,一走就到,用不着花车钱,兜一圈就回来。

  

五角场是一个小镇,但很冷落,与江湾镇无法相比。总共只有几家小店:一家百货店,一家五金店,一家新华书店,一家小饭店,街边还有一些小贩。我们穷学生无钱购物,也下不起馆子,但喜欢到新华书店转一转,也只是乱翻书,并不购买。记得当初还有博古的哲学著作和华岗的现代革命史著作,但到1955年就都不见了。

  

最引人注目的是五角场的构图:由一个小小的街心公园,辐射出去五条马路:邯郸路、四平路、黄兴路、翔殷路、淞沪路。街心公园当时是乱草一片,还有战争年代留下的钢筋水泥碉堡,破败不堪,但五条马路都很宽阔、整齐。那时,大家都孤陋寡闻,没有看到过巴黎凯旋门周围的辐射形路线图,所以觉得很新奇。向老人们打听,才知道那是当年国民党时代市政府所规划的新上海市中心。

  


国民党建立政权后,鉴于上海在全国经济、文化上的特殊地位,建立了上海特别市。但当时上海的经济命脉掌握在外国人的手里,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占据了上海重要的商业区和金融区,上海市政府无法插手。所以他们搞了一个大上海计划,要在江湾五角场另建市区,想把政治、经济和文化中心移到这边来。除了这五条大马路以外,在三十年代还建造了市府大楼、市图书馆、博物馆和体育馆;而且,这里的路名往往都是“国”字和“政”字打头,很有派头,如复旦附近的竖马路叫国权路、国顺路,横马路叫政肃路、政通路等,而且还有过三民路、五权路等,相当政治化。据说,市政府的确搬过来办过公,但市中心却移不动,经济和文化中心仍在租界。待到“八一三”战事一起,江湾成为战场,市政府也只好搬回枫林桥路旧址去了。上海沦陷之后,五角场一带成为日本人的驻军之所,连复旦的校舍都被占领了,更何况市府大楼!日本驻军还在这一带建造了许多兵营。我们上学时,学生宿舍和教师宿舍都是接管过来的日本建筑,很矮小,这是因为他们睡塌塌米,不睡床的缘故。后来,学生宿舍另建了,但大部分老师还住在这种日本式的小房子里,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有所改善。

  

我对这段历史颇感兴趣,就去寻访市府老建筑,其实离五角场还有一段路。那几幢建筑的确很像样,但早已移作他用了。

  

毕业之后,我留校任教,五角场就跑得更多了。因为市区虽然繁华,但毕竟离复旦较远,一般的日常用品,总是就近到五角场去买,可以省些时间。而且,还常常去洗澡。那时,复旦教职员工的住房很小,设备简陋,冷天家里不能洗澡,学校的教师浴室又很拥挤,我常常每周一次到五角场淞沪路上的淞沪澡堂去洗。那时的澡堂不像现在这么讲究,就是一个大池子,大家一起在里面泡热水。好在教师的时间比较机动,我们只要在中午刚开门时就进去,浴水还是很清的。复旦员工到那里洗澡的人很多,有一次我还碰到朱东润老先生。

  

在淞沪澡堂的隔壁,有一家淞沪食堂,比邯郸路上的那家大众饭店要高档一些。不知道它开张于何时,我是到六十年代初才发现的。那时我与内子高云二人都经常有些稿费可拿,有时在周末就到那里去改善一下伙食。一盘糖醋大黄鱼,两块钱,再叫一菜一汤,外加一瓶啤酒、两碗米饭,总共大概不到三块钱。而一篇千把字的小文章,约有十多块钱的稿费,可吃四五次。但这在当时大概是很奢侈的了,所以“文革”开始时,学生就给我贴了大字报,说我拿了稿费带着老婆在五角场大吃大喝,变修(正主义)了。

  

现在,我也常与朋友在五角场聚餐,花的钱当然比那时多得多,饮食也较为精致,但那样鲜美的大黄鱼却吃不到了。

  

我赞赏今日繁华的五角场,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;但也怀念当年简朴的五角场,它给我留下了青春的记忆!


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566期第1版,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报立场。


《社会科学报》新媒体平台

相关文章


战时上海 | 战争的记忆与记忆的战争

2014上海文化十大记忆


长按二维码关注

做优质的思想产品





社会科学报


微信号:shehuikexuebao

社会科学报官网:http://www.shekebao.com.cn/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